关于立冬的古诗(立冬:寒风初至,万物进入息冬时节的序幕)
序幕:冬至将至,寒风渐觉,大地日渐沉寂。立冬,这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开始。万物进入冬眠期,农事渐渐暂息,人们也开始感受到冬天的临近。立意短长,清晰简练,让冬天的气息逐渐弥漫开来。正如古代文人对立冬的描述,他们以古诗的形式,表达出对冬天的期盼和感悟。
寒意袭人:白露凝秋叶,寒风刺骨冰。
“秋季残霜尚见,即寒冷却笼罩天地。”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《立春应制》中对立冬的描绘。立冬之后,寒意袭人,大地逐渐冻结,秋叶越加凝重,白露遗留在叶片之上,犹如一层薄薄的冰霜。随着冷风的吹袭,人们感受到了冬天的临近。这段诗句以具象的描写,展现了立冬的特有景象,传达出一种凛冽的气息。
农田冷落:耕牛休耕,寒雁南飞。
立冬之后,寒气渐浓,农事渐渐落幕。寒意使得农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农具,让田地休养生息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中写道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被誉为气节诗的这首诗,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壮丽景象。其中“寒雁南飞”一句,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,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立冬的感受,寒冷的气候使得候鸟不得不南飞寻找温暖的栖息地。
慢行步履:天寒地冻,步履蹒跚。
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,天寒地冻,寒风吹拂。步行在霜雪满地的道路上,每一步都变得格外艰辛,仿佛有千斤的重量压在双脚之上。当旅人漫步于江南水乡,履足湿地,每一步的蹒跚都映照出立冬的寒冷气氛。舒婷于《魅力立冬》一诗中写道:“冬日走在这片水乡,无论如何总是颤抖,我的脚步完全弄湿。”这种步履蹒跚的感受,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寒冬的到来。
冬日暖阳:冬日凝霜,温阳暖阳。
立冬之后,虽然是寒冷的季节,但阳光却渐渐显露出它的温暖之处。人们常说冬日暖阳,正是指在寒冷的季节里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,使人感到一丝丝的暖意。唐代诗人杜牧在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中写道:“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这句诗以冬日光芒普照的景象,烘托出立冬时的温暖与希望。
立冬,是中国传统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。在这个时刻,古人以诗文表达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受。立冬之后,世界开始变得寒冷,大地渐渐进入沉寂的状态,而人们也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。正是这些古代诗人的笔触,使得冬天的气息更加鲜活而生动,让我们品味到了立冬独有的美感和向往。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 |